海南自贸易港建设带来哪些无限机遇?
海南作为旅游城市,全国各地的人都到海南去旅游。以前也有一些免税店,但这些免税店的商业零售量并不乐观。在韩国,普吉岛等小岛上的免税店,中国人每年在这些店里购买的免税商品总量超150亿美元。海南的免税店连150亿人民币都没有做到,说明还是不够开放。
下一步,我们相信海南岛会构建一个免税的系统,大量的进口商品将进驻海南的百货店、免税店,老百姓买的东西可以直接拿走,带着东西离岛后退税。退税额度也不再是一双鞋子或者一个化妆品只能退税100或200元,它可能会便宜几千块、上万块或者几万块。海南岛有3.39万平方公里,普吉岛才几百平方公里,在这个意义上讲,今后海南岛不仅会像夏威夷一样成为大家向往的旅游港,而且会像普吉岛一样成为一个免税的地方。
中国人每年花费1500亿美元从美国、欧洲等地背货回国,如果通过海南岛的免税店产生150亿—300亿美元的贸易量,然后开放青岛、宁波、广州、深圳等其他地方,再产生500亿—800亿美元的贸易量。那么至少可以将这1500亿在国外发生的贸易量,变成700亿—800亿在国外发生,另外700亿—800亿在中国内陆发生,贸易逆差就会减少700亿—800亿,还带动国内的商业零售、市场繁荣,何乐而不为呢?我们国内不免掉这部分税,老百姓从国外背货回来也一样免掉了这部分税,等于是把市场送给了国外。
所以,海南岛在百姓消费、旅游,自身发展工业、产业等方面上实行免税、“零关税”的政策。国内的保税区一般都是在10平方公里、3平方公里甚至2平方公里范围内实行零关税,海南岛现在变成一个3.39万平方公里的“大保税仓”,所具备的产业发展后劲更加可观。可以说,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到位以后,在开放的高度、深度、广度上绝对会比国内其他地方发展得更快、更好。
海南岛还有一个重要作用。大家不要只是把海南岛看做是中国的一个岛,认为它发展的产业都依赖于中国国内的经济腹地,产品都要运到中国内陆,或者要从内陆运很多东西到海南去消费去发展。不要简单地看待这个事情。
中国内陆有很多地方、特别是沿海城市都很开放,内陆的各种货物没必要都来海南岛进行中转。上海、深圳、宁波、广州、青岛、天津的港口都是世界前 10 位的大港口,国际货物吞吐量很大,很难说海南岛能帮内陆港口中转多少货物量。
但是,海南岛是东南沿海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。如果海南岛的炼油厂所生产的2000万吨油都用来供应内陆,国内炼油产能会过剩。但是如果将这2000万吨油就放在岛上,然后利用洋浦的港口,让亚洲地区几亿吨的运输轮船都到海南自贸港来加油。这些油都是免税的油,是世界市场上最便宜的油,那么这2000万吨的油就在海南本土上完成了销售。这样,海南岛就会变成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一个自由港口,这个自由港就会成为推动亚太地区、东南亚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。在这个意义上,海南岛不光是能够为内陆转移多少物资,还会成为亚洲地区、东南亚地区一个重要的支撑,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自由港,一个起点港,这个很重要。
不管是税收政策,还是实现贸易自由便利、投资自由便利、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、人员进出自由便利、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,以及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、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,还有打造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,都十分重要。在这个政策体系下,千千万万的企业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。海南最适宜发展的有旅游业,医疗健康、教育、科研、体育、文化、电信等现代服务业,以及航天、深海、农业资源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。今后的10年,中国内陆的各类企业甚至亚洲地区的企业都来到海南岛创业、发展,会成为一个很正常、很普遍的事情。